学名,荔枝蒂蛀虫,鳞翅目,细蛾科。分布在中国各荔枝主产区,印度、泰国、南非等。不仅蛀害荔枝,同时也严重危害龙眼,根据在华南农业大学龙眼园的调查,龙眼果实落果中48%是由于蒂蛀虫危害引起的;不仅严重危害果实,同时也危害嫩茎、嫩叶、花穗。在稍期危害嫩茎、嫩叶,该虫以幼虫钻蛀嫩茎近顶端和幼叶中脉,被害嫩梢顶端枯死,被害叶片中脉变褐色,表皮破裂;在花期危害花穗,幼虫钻蛀花穗嫩茎近顶端,造成花穗干萎在果期危害果实,幼果膨大期蛀食果核,导致落果,果实发育至着色后,产卵在近果蒂部的龟裂片处,幼虫孵化后,直接从卵粒蛀入果实中取食种柄,遗留虫粪于蒂内,不仅影响果实发育,出现采前落果,更严重的是影响品质,造成收益大幅度下降。
在龙眼中的荔枝蒂蛀虫
被荔枝蛀虫蛀空的荔枝
防治方法
防治蒂蛀虫要做好综合防治。在果期清理烧毁地下落果,减少下代虫源;采果后做好清园工作,把枯枝、落叶、落地果清理干净;把病虫为害的枝条、阴枝等剪去,使果园通风透光;适时放秋梢,控制冬梢,短截花穗,减少冬春季的虫源;如合理用肥,合理疏梢等。
由于蒂蛀虫在卵期有卵壳,蛹外包一层茧状丝膜,农药对卵、幼虫和蛹基本无作用。虫卵孵化后幼虫从卵壳底部直接钻入果实内,很快便发育成熟,药剂也难以将其杀死。该故田间喷药只能抑制卵的孵化及杀死成虫和初孵幼虫,重点在成虫出现时防治。注重虫情测报,抓准防治时机。喷药时机是否合适是防治效果大小的关键。防治蒂蛀虫应在其成虫羽化初期至盛期进行。虫情预测可采取室内养虫结合田间调查进行,田间调查果实着卵量、成虫密度、落地果虫口率及蛹的羽化进度,预测下代羽化峰期,以确定适宜的防治时机。只要在羽化率30--40%和70--80%时喷药防治就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果期是蒂蛀虫生长发育条件最适合、发生数量最大、造成损失最严重的时期。要抓紧果期防治。在果实成熟前40天左右时检查果实上的着卵量,当着卵量达1%时要喷药防治,需防治2--3次,每次相隔5天,采果前20天和10天各喷药一次。
选用的药剂要有较强的触杀和渗入果皮特性,以杀死成虫和低龄幼虫,可供选用的药剂有:农斯特(40%乳油)1000--1500倍液,或虫地乐(55%乳油)1500倍液,或阿锐宝(4.5%乳油)1000--1500倍液,或25%杀虫双水剂500倍加敌百虫600--1000倍液,或10%天百可1500--2000倍液,或52.25%农地乐1500倍液,或高效灭百可5000倍液。或48%乐斯本1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250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4000倍液。推荐药剂:乐斯本乳油150斤水配对60-80毫升乐斯本。
由于荔枝蒂蛀虫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的特殊性,在防治中要抓好喷药质量,不仅要喷花果,对树木内膛、树干及地下杂草都要喷到。另外,在药液中加入一些增效剂和展着剂,应于傍晚喷药,注意轮换农药,以提高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