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之“荔”,在《说文》里是草下从三刀,作“茘”,音和“荔”同,最初是指西汉时苍梧郡(今广西境内)一个因产荔枝而取名荔浦的地方。直至晋·稽含《南方草木状》中,才正式描述荔枝的植物学性状:“荔枝,树高五六丈,青花紫实,实大如鸡子”。“茘”成为“荔”。
——农史学家·游修龄
由此可探,自古荔枝生产技术与“刀”的缘分密切,今天我们便来从它“开花结实的关键一刀”开始,解密荔枝环剥措施的妙处与关键技术要点。愿读此文的您能跟笔者一样,有所启发、有所收获;用于实践、精于求索。
环剥
又称“环状剥皮”,是促进幼年果树、旺树成花坐果的一项关键技术。主要原理是利用锋利的刀具对树干的皮层作闭口或非闭口环状剥离,深达木质部,从而在一定时期内调节树体营养分配,增加环剥口以上部位光合作用产物的积累,提高地上部C/N(碳、氮)比值,同时提高果实中内源激素GA(赤霉素)/ABA(脱落酸)的比例,达到控制营养生长、促进成花、改善花穗质量、减少落果、提高果实品质的效果。
环剥在荔枝上的应用广泛,方法简单、高效,但环剥也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操作不当、配套措施不到位,会导致果树落叶、枯枝、死树、树势早衰。
荔枝的螺旋环剥技术是在环剥的基础上,经过数代荔枝人的钻研与实践,针对营养生长旺盛的荔枝树的树干进行适时适度的螺旋环状剥皮,阻碍地上部光合产物下运到根部,抑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同时加强肥水管理等配套措施,是更具科学性,能促进荔枝早结、丰产、稳产的一项新技术。
螺旋环剥的作用效果
调控树体碳水化合物营养
螺旋环剥可明显改变荔枝树体在不同时期的碳水化合物分布。例如,在花芽分化至果实采收期,让碳水化合物主要集中在地上部分,并且主要流向果实,有利于果实发育。
对成花、花性和花质的正向影响
环剥和螺旋环剥技术均能促进成花,可提高成花枝率5-6倍,增加花量3倍左右,雌雄花比率增多大约3倍。
增加果中有利坐果的内源激素
螺旋环剥技术可明显的增加果实中有利于坐果的赤霉素类物质的含量,降低不利于坐果的脱落酸类物质的含量,从而有利于坐果和果实发育。
调控根梢的生长
环剥和螺旋环剥技术可明显抑制荔枝的根和梢的生长量,其中螺旋环剥技术的抑制效果较闭口环剥的稍弱,更有利于剥后的创口恢复。
提高果实品质
螺旋环剥可明显提高荔枝产量,提高平均单果重、总糖、总酸等果实品质指标。
螺旋环剥的时间
荔枝开始进入花芽分化时是螺旋环剥的最适宜时间,而不同品种、不同气候、不同地区荔枝的花芽分化时间不同,适宜进行螺旋环剥技术的时间也不同,例如广东珠三角的桂味、糯米糍、怀枝一般在12月中下旬;妃子笑、黑叶一般在11月中下旬。实际生产中,一般根据末次秋梢老熟时间进行判断,如早抽发冬梢,可适当提前进行螺旋环剥来控梢促花。
螺旋环剥的部位
部位选择原则
先主干后支干,先下面后上面。先在靠近地面的主干或支干进行,逐年上移,两年之间螺口相距4cm以上。
枝干选择
螺旋环剥宜在直径4-12cm的树干上进行。过细枝干进行螺旋环剥,会对木质部影响过大;过粗枝干皮层厚且老化粗硬,螺旋环剥比较困难、伤口难愈合。因此,宜在各级分枝上进行螺旋环剥。
螺旋环剥的程度
剥口宽度
剥口宽度应掌握在1-4毫米,越宽程度越重。
螺旋环剥圈数
圈数1-1.8圈,螺旋角度在16°-19°,圈数越多越重。
螺距
螺距在枝粗的0.5-1.5倍,越小越重。
螺旋环剥的方法
螺旋环剥步骤
用优质锋利的螺旋环剥工具,对选好的待剥树干表皮进行螺旋环状剥皮,深达木质部,伤皮不伤木,把剥口的皮层(包括韧皮部)取出。
工具的选择
可根据需求选择不同宽度的环剥刀或环剥锯子。
螺旋环剥的注意事项
剥口要干净整齐
应选干净锋利的环剥刀,要将剥口靠近木质部的韧皮部完全隔断取出,不要损伤木质部和留下的皮层。
螺旋环剥轻重要适度
要视树干的大小、树势、管理水平、品种、树龄以及剥后生殖生长期的气候等综合因素来决定。
树干粗壮、长势旺盛、肥水充足、营养生长旺的品种、气候温暖、雨水充足等情况宜重,即剥口宜大、圈数宜多。
中老年树、长势弱的树、营养不旺的怀枝、三月红、白糖罂等品种不宜采用螺旋环剥,可采用螺旋环割措施。
落实好配套管理
荔枝树螺旋环剥后配套管理的要点有三:一是需保证充足的肥水条件,确保不出现树势衰退现象;二是不要和其他控梢促花措施混用;三是要做好清园和环剥伤口护理工作,避免伤口感染有害病菌(如近年来高发的荔枝杆腐病)。